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黄国英教授介绍了新生儿心脏疾病筛查的研究进展,他首次提出采用经皮脉氧检测和心脏杂音两项指标可以有效识别绝大部分先心病,此方法作为一种可靠有效又便利的筛查方式已纳入我国新生儿筛查疾病谱,大大提高了危重症先心患儿早期识别、提高了生存率。
上海交通大学必威附属新华儿童医院孙锟教授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宫内治疗的结局及预后分析”为题,分享其研究团队为避免胎儿宫内死亡,改善部分危重先心病患儿的预后,选择在胚胎心脏及血管尚未出现不可逆病变的妊娠中期对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进行治疗的临床研究实例。孙锟教授还提出了发展宫内儿科学的愿景,促使产儿等多学科更加紧密联合,更好地为孕育新生命保驾护航。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宋逸副教授带来了题为“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现况及防控策略”的报告,提出在肥胖患儿比例不断增加的境况下,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现状,如提供科学的营养指导规范,建设“家庭-学校-社区-医疗机构”综合防控示范区,进一步改善儿童营养摄入等重要的生活方式,以降低超重、肥胖的上升率。
本单元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倪婧主持下顺利进行。
上海交通大学必威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以“早期脑发育与儿童早期发展”为题,展开详述。由于儿童期是大脑发育最快速阶段,突触可塑性特点显著,故而她强调了三岁以下儿童养育照护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应利用多学科综合干预的模式,而干预的理想切入点是现有的健康与营养干预体系,整合教育、心理、儿童保护等多领域资源,全面合作,从而提高儿童发展水平。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硕士生导师杨琳副研究员以新生儿脑病的临床表现为切入点,介绍了新生儿脑病从明确的基因诊断到表型基因型关联性的确定,再到精准干预的过程,提出新生儿脑病精准诊疗体系从快速化到急速化,从数字化到智能化,从精准化到规范化的发展路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史源教授阐述了“无创高频通气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研究”课题思路及发表历程,从无创高频通气地引入、发展等作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其在临床应用的优越性,进而进行了一系列更深入的研究,史源教授将其在研究成果发表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也一并娓娓道来,希望在座的各位同道也能勇攀学术的高峰,为儿童健康事业添砖加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黑明燕教授主持本单元。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张爱华教授从自身研究方向入手,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近期刊发于《自然》系列杂志的“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机制研究”一文的核心内容,其次从如何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如何阅读文献、掌握医学科研方法基础知识等方面分享自己在学术道路上得以有所成就的心得。
复旦大学熊曼研究员通过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干细胞治疗研究的相关介绍,从发现问题、提出设想、设计方案、实验过程、成果转化等等,在介绍最新研究进展的同时还剖析了研究课题的设计方法,将一套非常成熟的课题思路与实现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
本单元由罗小平教授主持。
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章乐博士后带来了题为“儿童营养代谢队列研究的无锡实践”的内容分享,从我国肥胖儿童的现状、前期的研究基础、队列研究的实施等进行一一介绍,以期建立“家庭-校园-医院”的闭环管理体系,完善儿童营养代谢性疾病研究平台,更好的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夏明杨博士后从以“人类胎儿小脑发育特征及儿童小脑髓母细胞瘤致病机制的研究”为题,提出科研设计、实施的步骤应为:提出较为独特的课题立项思路、用新技术解决未知科学问题、多维度交叉验证实验结果、设计严谨全面的实验方案、高效率推进课题研究进展。
本单元由杨琳教授主持。